常见化肥名称出发,带你全面了解不同类型肥料的作用、特点、适用场景及注意事项。
核心概念:植物必需营养元素
植物生长需要17种必需元素,其中需求量最大的三种是:氮(N)、磷(P)、钾(K),被称为“大量元素肥料”或“肥料三要素”。其他需求量相对较少的称为中量元素(钙Ca、镁Mg、硫S)和微量元素(铁Fe、锰Mn、锌Zn、铜Cu、钼Mo、硼B、氯Cl等)。
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、叶绿素、核酸等的重要组成部分,主要促进茎叶生长、增加叶绿素、提高光合效率。缺氮表现为植株矮小、叶片发黄(老叶先黄)。
尿素:
碳酸氢铵(碳铵):
硫酸铵(硫铵):
硝酸铵(硝铵):
氯化铵(氯铵):
硝酸铵钙:
磷是植物体内核酸、磷脂、ATP(能量载体)的重要成分,促进根系发育、花芽分化、果实籽粒成熟、增强抗逆性。缺磷表现为植株矮小、生长缓慢、叶片暗绿或紫红色、开花结果延迟。
过磷酸钙(普钙):
钙镁磷肥:
磷酸一铵(MAP):
磷酸二铵(DAP):
钾参与植物体内多种酶活化、光合作用、养分运输、水分调节、增强抗逆性(抗旱、抗寒、抗病、抗倒伏)。缺钾表现为老叶叶尖和叶缘发黄、焦枯,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,茎秆柔弱易倒伏。
氯化钾:
硫酸钾:
同时含有氮、磷、钾三要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。名称中的数字代表N-P₂O₅-K₂O的质量百分比含量。
重要原则:
通过理解化肥名称背后的含义,结合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,你就能更精准地选择和使用肥料,实现增产增收和可持续种植的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