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上游:勘探与开采
这是产业链的起点,目标是找到天然气藏并将其开采出来。
勘探:
- 地质调查: 通过地质学、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区域地质构造,评估天然气生成、运移和聚集的潜力区域。
- 地球物理勘探:
- 地震勘探: 这是最主要的手段。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(陆地用炸药或震源车,海上用气枪),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岩层中传播速度的差异,接收反射回来的波信号,经过复杂的数据处理(成像、反演等),构建地下地质构造的三维图像,识别可能储存天然气的圈闭构造(如背斜、断层圈闭等)。
- 重力/磁力勘探: 辅助手段,通过测量地壳重力场或磁力场的微小变化,推断地下岩层密度或磁性差异,辅助判断地质构造。
- 钻探井: 在最有潜力的目标区钻探探井(野猫井)。这是验证勘探成果的唯一直接手段。
- 测井与测试: 钻遇目的层后,利用电缆将各种测井仪器下入井中,测量地层的物理参数(电阻率、声波、密度、中子孔隙度、伽马射线等),评估储层性质(孔隙度、渗透率、含气饱和度、厚度等)和含气情况。进行地层测试(DST),获取地层流体样品、压力和产能数据,确认是否有工业开采价值。
开发:
- 开发方案设计: 根据勘探成果和评估结果,设计气田开发方案,包括井位部署、井型选择(直井、水平井、多分支井)、钻井顺序、完井方式、地面工程建设规划等。
- 钻井: 钻探开发井和生产井。广泛应用定向钻井、水平钻井等技术提高单井控制面积和产量。
- 完井: 在钻好的井筒中下入套管并固井,安装井口装置(采气树)。在产层段进行射孔(在套管和水泥环上打出孔道)或采用裸眼完井等方式,建立井筒与气藏的连通通道。
- 增产措施:
- 水力压裂: 尤其对于低渗透性的页岩气、致密气等非常规气藏至关重要。向地层高压注入含有支撑剂(通常是砂子或陶粒)的压裂液,使地层岩石产生裂缝,支撑剂填入裂缝保持其张开,大幅提高气流的通道和渗透能力。
- 酸化: 向地层注入酸液,溶解井筒附近地层中的堵塞物(如钻井液、泥浆滤饼)或部分矿物(如碳酸盐岩),改善近井地带的渗透性。
开采/生产:
- 自喷采气: 初期地层压力高时,天然气依靠自身压力从井口喷出。
- 人工举升: 随着生产进行,地层压力下降,需要借助外力将天然气举升到地面。常见方法包括:气举(注入高压气体降低井筒流体密度)、柱塞气举、电潜泵(主要用于气液比较低的井)等。
- 井场处理: 在井口或集气站对产出的“湿气”进行初步处理:
- 分离: 通过重力分离器分离出天然气中携带的液态水、凝析油(如果存在)和固体杂质(砂粒)。
- 计量: 准确计量单井的产气量、产水量、凝析油量等。
- 气田管理: 监控气井压力、产量、含水量等参数,优化生产制度,进行修井、维护等作业,确保气田长期稳定高效生产。
二、 中游:运输与储存
将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安全、高效地从产地输送到消费市场。
处理与净化:
- 目的: 井口采出的“粗天然气”通常含有杂质(水蒸气、硫化氢、二氧化碳、氮气、氦气、汞、固体颗粒等)和较重组分(乙烷、丙烷、丁烷、戊烷及以上烃类),不符合管输或终端使用要求,必须进行集中处理。
- 主要工艺:
- 脱水: 防止水蒸气在管道中凝结形成水合物堵塞管道,常用方法:三甘醇吸收法、分子筛吸附法、低温分离法。
- 脱硫脱碳: 去除酸性气体硫化氢和二氧化碳,防止腐蚀管道设备、污染环境、降低热值。常用方法:胺液吸收法、物理溶剂吸收法、膜分离法、低温分馏法。
- 脱汞: 去除汞,防止腐蚀铝合金设备(如LNG装置中的换热器)。
- 轻烃回收: 分离回收天然气中的乙烷、丙烷、丁烷(LPG)、天然汽油等有价值的天然气液,作为化工原料或单独销售。
- 产品: 经过处理净化后的天然气称为“商品天然气”或“管输气”,主要成分是甲烷,达到严格的质量标准(热值、水露点、烃露点、硫含量、杂质含量等)。
长距离运输:
- 管道运输:
- 主干线: 高压(通常4-12 MPa)、大管径(可达1米以上)的钢质管道,是陆上最经济、最主要的运输方式。
- 增压站: 沿管道每隔一定距离(100-200公里)设置,利用燃气轮机或电机驱动的压缩机给气体增压,克服管道摩擦阻力,维持输气量。
- 监控与调度: 运用SCADA系统实时监控管道压力、流量、温度,检测泄漏,优化调度输气计划。
- 液化天然气运输:
- 液化: 在出口国的LNG液化厂,将净化后的天然气冷却至约-162°C,使其变成液态。体积缩小约600倍,便于远洋运输。
- 储存: 液化后的LNG储存在常压、低温的保温储罐中。
- 运输: 使用专用的LNG运输船(具有特殊材料和设计的双层船壳储罐)进行海运。
- 接收与再气化: 在进口国的LNG接收站,LNG被卸入储罐,然后通过加热器(通常利用海水或燃烧气)气化,重新转化为气态天然气,注入国内管网或直接供应用户。
储存:
- 目的: 解决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性(如季节用气峰谷差、调峰、应急储备、战略储备)。
- 主要方式:
- 地下储气库: 最经济、规模最大的方式。利用枯竭的油气藏、含水层、盐穴等地下构造储存天然气。在消费淡季将富余天然气注入地下,在用气高峰时采出。是季节调峰的主要手段。
- LNG储罐: 在LNG接收站、液化厂以及城市调峰站建设大型低温储罐,储存液态天然气。具有周转快、调峰灵活的特点。
- 管道储气: 利用管道内高压气体自身的可压缩性,通过改变管存压力来调节短时供气量(日内调峰)。
三、 下游:配送与终端使用
将天然气安全、稳定地输送到最终用户,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。
城市输配:
- 高压管网: 接收来自主干线或接收站的高压天然气。
- 门站: 城市燃气的入口点。进行过滤、计量、加臭(添加四氢噻吩等臭味剂,便于泄漏检测)、调压(将高压降至中压)。
- 中压管网: 将中压天然气输送到城市各区域。
- 调压站/箱: 将中压天然气调至低压。
- 低压管网: 将低压天然气输送到最终用户(居民、小型商业)。
- SCADA与GIS系统: 监控管网运行状态,管理管网资产。
终端用户与应用:
- 居民生活: 炊事、热水、供暖(壁挂炉、地暖)。
- 商业服务: 酒店、餐饮、医院、学校等的炊事、热水、供暖、空调。
- 工业燃料: 陶瓷、玻璃、冶金、食品加工、纺织、化工等行业用作窑炉、锅炉、干燥等工艺的燃料,替代煤炭、燃料油。清洁高效。
- 工业原料: 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(合成氨、甲醇、氢氰酸、乙炔、炭黑等),是化肥、塑料、化纤、合成橡胶等的基础。
- 发电: 燃气轮机发电(联合循环效率高,启停灵活,调峰性能好)和燃气内燃机发电(分布式能源、热电联产)。是重要的清洁电源和调峰电源。
- 交通运输:
- 压缩天然气: 作为汽车燃料。
- 液化天然气: 作为重型卡车、船舶、火车的燃料。
- 天然气制油: 将天然气转化为液体燃料(如柴油)。
- 分布式能源: 在用户端或靠近用户端的小型能源系统,实现冷热电联供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
天然气产业链的特点与挑战
- 资本密集型: 勘探开发、长输管道、LNG设施、储气库等投资巨大。
- 技术密集型: 涉及地质、地球物理、钻井、采气、储运、液化、化工、安全环保等多个高技术领域。
- 长周期性: 从勘探到投产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。
- 安全要求高: 天然气易燃易爆,从生产到使用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保障安全。
- 环保压力: 虽然燃烧比煤炭清洁,但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甲烷逃逸(强温室气体)问题,需要加强管控。脱硫脱碳也是重要环保要求。
- 地缘政治影响: 管道天然气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,LNG贸易提供了更多灵活性,但同样受国际市场和地缘关系影响。
- 价格波动: 天然气价格受供需关系、油价联动、天气、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,波动较大。
总结
天然气产业链是一个环环相扣、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。上游勘探开采是资源基础,中游运输储存是连接产消的桥梁和缓冲器,下游配送与应用是价值实现的终点。各个环节紧密协作,共同保障了清洁、高效的天然气能源能够安全稳定地输送到亿万用户手中,在现代能源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随着技术进步(如非常规气开发、智慧管网、氢能融合等)和能源转型的推进,天然气产业链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。
以下表格总结了天然气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要点:
天然气产业链全流程概览
环节
核心活动
关键技术/设施
主要目的/产品
特点/挑战
上游:勘探与开采
勘探
地质调查、地球物理勘探(地震为主)、钻探井、测井与测试
地震波成像、测井仪器、地层测试(DST)
发现并评估可商业开采的天然气藏
高风险、高投入、长周期
开发
方案设计、钻井、完井、增产措施(压裂/酸化)
定向/水平钻井、水力压裂、酸化技术
建立高效开采气藏的工程系统
技术密集、非常规气依赖压裂
开采/生产
自喷/人工举升、井场处理(分离、计量)、气田管理
气举/柱塞举升、分离器、SCADA监控系统
将地下天然气安全高效采出并进行初步处理(“湿气”)
需持续维护、管理优化,应对产量递减
中游:运输与储存
处理与净化
脱水、脱硫脱碳、脱汞、轻烃回收
三甘醇/分子筛脱水、胺液脱硫、轻烃分馏装置
生产符合管输/使用标准的“商品天然气”
满足严格质量标准,移除有害杂质和回收副产品
长距离运输
管道运输(主干线)、LNG液化与海运
高压输气管道、压缩机站、LNG厂、LNG船、接收站、再气化
将天然气从产地大规模输送至消费市场
管道:陆上主力,经济;LNG:跨洋运输,灵活但成本高
储存
地下储气库(枯竭藏/盐穴)、LNG储罐、管道储气
储气库注采设施、大型低温LNG储罐、管网压力管理
解决产消时空不平衡,调峰、应急储备
地下库:季节调峰主力;LNG储罐:灵活调峰
下游:配送与终端使用
城市输配
高压管网→门站(调压/计量/加臭)→中压管网→调压站→低压管网
门站、调压站/箱、输配管网、SCADA/GIS系统
安全稳定地将天然气配送至终端用户
分级调压、加臭保安全,城市管网复杂
终端使用
居民/商业生活用能、工业燃料/原料、发电、交通燃料、分布式能源
燃气灶具/锅炉、工业窑炉、燃气轮机、CNG/LNG加气站、冷热电联产设备
满足不同领域最终能源需求
应用广泛,清洁高效;需适配不同用户需求
产业链整体特点
资本&技术密集、长周期、安全要求高、环保压力大、受地缘政治和价格波动影响显著
理解这个全流程,有助于把握天然气从资源到商品的转化路径,以及各环节在保障能源安全、经济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所扮演的角色。